徐榮隆

現職
信箱
連絡電話
專業領域
教授
tulu@tmu.edu.tw
03-3281200

本人研究主題主要是以失智症為主軸,以神經影像學的方法為研究工具,探討腦部疾病所產生的變化與臨床症狀的關聯。在進行失智症的研究時首先要的是有本土化的認知功能工具研究,因此本人在這方面進行了兩個認知測驗的常模性研究分別是在2015年的MoCA 在社區居民研究與CERAD-BAB的研究。結果呈現了本土的認知工具常模與失智症病人的主要認知功能缺陷的差異。

神經影像:本人以影像工具為主軸在2018年完成以傳統的影像分析方法與新的影像分析方法的比較來探討新的巴金森正子斷層掃描影像在診斷功能上的差異,結果研究顯示運用新的方法可以減少病人多次造影的困難與節省檢查費用,並且避免影像在對位上面的失真。在磁振造影掃描方面我們分析大腦不同部位的體積,本人與精神科蔡尚穎主任合作應用在老年躁鬱症病人身上,結果顯示老年躁鬱症的病人他們的腦部皮質與海馬迴體積較正常人小,而且與病人的發炎反應有關。另外這一群病人他們也有比較多的腦血管相關聯的病變。

tau蛋白正子斷層掃描:我們以tau蛋白追蹤劑的正子斷層掃描工具進行了中風後tau蛋白的堆積與中風後的認知功能關聯,我們發現到tau蛋白的堆積跟中風附近腦白質微細構造的破壞有關聯。另外我們用此追蹤劑來研究少見的進行性上核麻痺疾病臨床診斷可靠度與tau蛋白的關連,並探討與臨床症狀的關係。我們發現到tau追蹤劑在中腦堆積的嚴重度與病人眼球運動異常有關係。

雙正子斷層掃描影像:在運用類澱粉蛋白與第二代tau正子斷層造影的研究上我們發現新的第二代tau正子斷層造影的影像跟正常人的影像有非常好的區辨能力,不但如此各種腦部區域的tau蛋白也與病人認知功能的惡化有相關,更進一步的說不同腦區的tau蛋白堆積量與疾病的嚴重度的關聯並不是呈現線性的關係。從我們的統計模式可以看出腦部至少可以區分成三類異常蛋白堆積的方式:分別是以tau蛋白堆積為主的區域,第二是以類澱粉蛋白先tau蛋白隨後的區域,第三是tau蛋白加上腦體積萎縮為主的區域,這些變化是跟疾病的認知功能進展有關。這樣子的發現在過去不曾被提到。

神經免疫學:本人發表了以醫院資料庫為主的發炎性肌炎與以癌症產生時間的關聯性研究,我們發現至少要追蹤5年才能夠完成找到80%的癌症的機會,對臨床醫師的貢獻是協助臨床醫師在決定癌症篩檢的時間需要追蹤多久,才能夠免於癌症的恐懼。我們也發現到病人的肌肉酵素高低與癌症的發生有關聯,我們提出了新的解釋,此篇研究被UpToDate引用。另外在罕見疾病視神經脊髓炎方面我們描述了臺灣的視神經脊髓炎與脊髓中風,他們的臨床與影像區別性研究,同時也發現到視神經脊髓炎的動作預後是與脊髓的影響範圍大小有關。

未來展望:最後連結神經退化性疾病與神經免疫學之間的關聯,我們選擇以腦部的膠質淋巴系統作為連接點。本人初步的研究發現到膠質淋巴系統功能的好壞與病人的腦部各區的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的堆積是有顯著關聯的,同時膠質淋巴系統功能的好壞也與病人的認知功能,腦區的萎縮程度有關。我們正在進行新的研究,希望把膠質神經系統的測量與睡眠跟神經退化性疾病做一個連結,並測量身體裡面血液的發炎性的關聯,未來希望提出有效的改善睡眠與膠質淋巴系統功能的方式。

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