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端午節保齡樂

為慶祝即將到來的端午節,GIMBC 舉辦了一場全所的保齡球活動,享受了一個歡樂的下午。
磁振頻譜與月經週期:對 GABA 和 GSH 月經週期效應的多中心評估

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 (GIMBC) Niall Duncan 副教授近期發表了一篇題為「磁振頻譜與月經週期:對 GABA 和 GSH 月經週期效應的多中心評估」的論文。
哺乳動物系統中多重生理時鐘的作用

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明智煥(Jihwan Myung)與博士學生 Hélène Vitet 和 Vuong Truong 近期發表一篇題為〈哺乳動物系統中多重生理時鐘的作用〉
〈視交叉上核腦時鐘透過可擴散及神經信號的傳遞與放大實現全局時鐘協調〉

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明智煥(Jihwan Myung)教授近期發表了一篇題為〈視交叉上核腦時鐘透過可擴散及神經信號的傳遞與放大實現全局時鐘協調〉。
2025「新興科技與社會:連結倫理、法律、安全與韌性」國際研討會

上個月,台北醫學大學與廣島大學合作舉辦了「新興科技與社會:橋接倫理、法律、安全與韌性」聯合研討會。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所長 徐慈妤 擔任了該活動的主持人,而 Niall W. Duncan 教授則發表了題為「人類意識脈絡下的機器意識」的演講。
台灣催眠協會講座《大腦,為什麼偷走了你的幸福?》

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的教授 張惠娟 應邀擔任台灣催眠協會主辦的《大腦,為什麼偷走了你的幸福?》
意識波理論

在 GIMBC,Matteo Martino 博士和 Paola Magioncalda 博士正在探索一種新的基於波動的意識理論,這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心智的理解。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假設,並將其組織成一個關於意識本質及其與神經活動關係的工作模型。
2025東北大學留學實習體驗

GIMBC學生一月於日本東北大學的海外實習中,不僅深入研究fNIRS等尖端技術,更體驗了豐富的日本文化和學術交流,深受款待並滿載而歸。
2025 臺灣認知神經科學學會

學生與教職員齊聚國立中央大學,參與一年一度的臺灣認知神經科學學會。
2025霍特獎:阮重原、藍欣悅榮獲亞軍

Master’s first year students Ben Nguyen & Xinyue Nam win first runner up at the TMU Hult Prize competition for their stitch-free suture alternative, “UV Seal.”
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a rumination-related network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ew Paper: 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a rumination-related network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Graduate student, Paul Z. Cheng’s paper was published by 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
洞察動物心靈:Dahl博士專訪

Christoph D. Dahl 博士研究動物意識,並於北醫播客分享其研究成果,涵蓋蜘蛛、狗、人類等物種,並應用於 AI 領域。